起源于1570年代的英语单词列表
-
bib(n.)
“bib”指系在胸前的亚麻制品,尤其是儿童在进餐时穿戴,以保持衣服前面的干净,可以追溯至1570年代,起源于动词 bibben “喝”(14世纪晚期),这个词可能是模拟唇部声音的发音; 或者(据 Skeat 所说),它来自拉丁词 bibere “喝”(来自 PIE 词根 *po(i)- “喝”)。如果是后者,现在很难说它之所以被穿戴在喝东西时或者是因为它可以“吸收”溅出的饮料。
-
billable(adj.)
-
bipartite(adj.)
-
blacking(n.)
1570年代,“使(其他事物)变黑的物质”; 大约1600年,“使变黑的行为”,是 black(v.)的动名词。
-
blanch(v.2)
"开始后退、缩回、转向一边",1570年代,是 blench 的变体(参见 q.v.)。相关词汇: Blanched; blanching。
-
blood-root(n.)
-
blubbering(n.)
"哭泣声大的行为",1570年代,来自 blubber(动词)的动名词。
-
bluebell(n.)
-
bombast(n.)
1570年代,“棉花垫”,从早期的 bombace “生棉”(1550年代)发展而来,源自于旧法语 bombace “棉花,棉絮”,源自于晚期拉丁语 bombacem,表示 bombax “棉花,'linteorum aut aliae quaevis quisquiliae'”,是拉丁语 bombyx “丝绸”的一种曲解和过度使用,源自于希腊语 bombyx “丝绸,蚕茧”(在中世纪的希腊语中也表示“棉花”),源自于某种东方语言,也许与伊朗语 pambak(现代 panba)或亚美尼亚语 bambok 有关,也许最终起源于一个表示“扭转,缠绕”的 Proto-Indo-European 词根。
同源的还有瑞典语 bomull 、丹麦语 bomuld “棉花”,以及通过土耳其语形式进入的现代希腊语 mpampaki 、罗马尼亚语 bumbac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pamuk。德语 baumwolle “棉花”可能源自拉丁语,但被民间俗语改编为“树毛”。波兰语 bawełna 和立陶宛语 bovelna 则是从德语的部分翻译。
从服装或室内装饰用的填充物和垫子,含义扩展到“浮夸的、空洞的言辞”(1580年代)。
Bombast was originally applied to a stuff of soft, loose texture, once used to swell the garment. Fustian was also a kind of cloth of stiff expansive character. These terms are applied to a high, swelling style of writing, full of extravagant sentiments and expressions. Bathos is a word which has the same application, meaning generally the mock heroic—that "depth" into which one falls who overleaps the sublime; the step which one makes in order to pass from the sublime to the ridiculous. [James de Mille, "Elements of Rhetoric," 1878]
“Bombast”最初是指一种柔软、松散的材料,曾用于膨胀衣服。而“Fustian”也是一种具有膨胀性质的硬质布料。这些术语被用于描述一种高耸、浮华的写作风格,充满了奢侈的情感和表达方式。“Bathos”是有同样意义的词,通常指是模拟史诗式的虚伪行为——“跌入”荒谬可笑的深渊之中的,是人们从崇高走向滑稽的那一步。[詹姆斯·德·米勒,“修辞学要素”,1878]
-
bonjour(inter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