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15世纪末的英语词汇列表
-
ennoble(v.)
-
enormity(n.)
15世纪晚期,“违反,罪行; 不规则”,源自古法语 enormité “奢侈,暴行,极恶的罪行”,源自拉丁语 enormitatem(主格 enormitas)“巨大,广阔; 不规则”,源自 enormis “不规则,巨大”(参见 enormous)。英语中“极恶”(extreme wickedness)的意义可追溯至1560年代。这个概念是指超越了秩序、正义、体面可忍受的极限的事物。 “巨大”(1765年英语中)的意义是词源学上的,但为了避免误解,最好使用 enormousness,尽管这个词最初也是指“无法衡量的邪恶”(1718年),直到大约1800年才开始表示“巨大”。
-
entertain(v.)
-
epidemy(n.)
“流行病”,尤指瘟疫,15世纪晚期, ipedemye, impedyme,源自古法语 ypidime(12世纪,现代法语 épidémie),源自晚期拉丁语 epidemia(见 epidemic(形容词))。
-
escallop(n.)
-
escutcheon(n.)
“盾牌,上面画有纹章”,15世纪晚期源于老诺-法文 escuchon,是老法语 escusson 的变体,“半皇冠(硬币); 纹章; 纹章盾牌”,源于拉丁俗语 *scutionem,来自拉丁语 scutum,“盾牌”,源于 PIE *skoito-,“木片,刀鞘,盾”,也指“板”; 还源自老爱尔兰语 sciath,威尔士语 ysgwyd,布里多尼语 scoed “盾牌”; 普鲁士语 staytan; 俄语 ščit “盾牌”)。该词可能是 PIE 词根 *skei- 的专有表义形式,“切,分”,是指“板子”。
Escutcheon of pretense, in her., a small escutcheon charged upon the main escutcheon, indicating the wearer's pretensions to some distinction, or to an estate, armorial bearings, etc., which are not his by strict right of descent. It is especially used to denote the marriage of the bearer to an heiress whose arms it bears. Also called inescutcheon. [Century Dictionary]
预文纹章盾,在 her 中,是放在主要斗篷上的一个小斗篷,表示佩戴者的某种特殊身份或主张,或是拥有某些地产,武器和装备等,这些地产、武器和装备不是依据严格的世袭权获得的。它尤其用于指佩戴者与继承人(其冠盾被佩戴者所持有)结婚的情况。也叫做 inescutcheon。[世纪词典]
Clev. Without doubt: he is a Knight?
Jord. Yes Sir.
Clev. He is a Fool too?
Jord. A little shallow[,] my Brother writes me word, but that is a blot in many a Knights Escutcheon.
[Edward Ravenscroft, "Mamamouchi, or the Citizen Turn'd Gentleman," 1675]
克莱夫兰: 毫无疑问:他是骑士吗?
乔丹:是的,先生。
克利夫兰:他也是个傻瓜?
乔丹: 我弟弟写信给我说,他有点肤浅,但这是很多骑士盾牌上的污点。
[艾德华·拉文斯克罗夫特, "Mamamouchi, or the Citizen Turn'd Gentleman," 1675]
-
essay(v.)
-
establishment(n.)
-
estrange(v.)
15世纪晚期,源自法语 estrangier “疏远”,源自通俗拉丁语 *extraneare “将某人视为陌生人”,源自拉丁语 extraneus “外来的,来自外部的”(参见 strange)。相关词汇: Estranged。
-
ethnic(adj.)
15世纪晚期(早期 ethnical,15世纪早期)“异教徒,野蛮人”,源自晚期拉丁语 ethnicus,来自希腊语 ethnikos “属于一个民族的,国家的”,由一些作家(波利比乌斯等)解释为“适应人民的天赋或习俗,特有于一个民族”,在语法学家中“适合外国人的习俗或语言”,来自 ethnos “一群人生活在一起,国家,人民,部落,种姓”,也用于动物的群体或群集,本质上是“同类人的人”,来自 PIE *swedh-no-,是根 *s(w)e- 的带后缀形式,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也形成了指社会群体的词(见 idiom)。早期英语中作为名词,“异教徒,野蛮人,不是基督教徒或犹太人的人”(约1400年)。在现代名词用法中,“种族群体的成员”,从1945年开始使用。
在七十士译本中,希腊语 ta ethne 翻译了希伯来语 goyim,是 goy “国家”的复数形式,尤其是非以色列人,因此尤其是“异教徒国家,不崇拜真神的外国国家”(见 goy),而 ethnikos 被教会作家用于“具有异教徒性质,与真神的崇拜不同”,并作为名词“异教徒,外族人”。英语中“种族或民族特有的”经典意义可追溯至1851年,这是对该词原始含义的回归; “不同的文化群体”是1935年; 而“种族、文化或民族少数群体”的意义是美国英语1945年。1991年出现了 Ethnic cleansing。
Although the term 'ethnic cleansing' has come into English usage only recently, its verbal correlates in Czech, French, German, and Polish go back much further. [Jerry Z. Muller, "Us and Them: The Enduring Power of Ethnic Nationalism,"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8]
尽管“种族清洗”这个词只是最近才进入英语使用,但它在捷克语、法语、德语和波兰语中的动词形式要早得多。[杰里·Z·穆勒,“我们和他们:民族主义的持久力量”,《外交事务》,2008年3-4月]